扩展条目

华夏文明并非整个中华文明的唯一源头,现代考古发现的良渚文明、古蜀文明和华夏文明一起,可以说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三个主要部落文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加快了各族群的融合,到了汉代,随着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声名远播,外界开始称呼这个国家的人民为“汉人”。其主导文化就称为“汉文化”。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

在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域文化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色。

藏学,是研究中国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藏学界一般认为,藏学诞生在19世纪30年代,匈牙利藏学家乔玛是其创始人。

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徽州学简称徽学,现代意义上的徽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是指以徽州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科技、工艺等为研究对象的、具有徽州特色的一种理念和学说的总和。

藏文化、敦煌文化、徽文化,因“藏学”、“敦煌学”、“徽学”学科的创立而被并称为中国三大区(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