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圣贤文化
西方哲学缘起于古希腊。西腊哲学从开端便注重从事物本身引申对自然、对人类的思考;重视理性、强调思辨,是天人二分这样的流行观念。
而中国的哲学则强调从人本身或人的主观本身去看待一切;重视伦理道德、强调教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由于从传统上讲有各自的视角。这两种视角就决定了中西哲学的差别。
在汉语中,“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东方式的哲学思想体系,尤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等为代表。而实际上在这之前的《易经》当中,就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在华夏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文化圣人,比如,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字圣许慎、诗圣杜甫等,他们有着伟岸的人格、丰富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并为后世留下了一大批经典著作。
在众多的思想流派中,至今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中国则被推崇为孔圣人。
另一位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在世界发行量仅次于《圣经》,道家思想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由于各种文化背景不一样,崇拜也不一样,如希腊和埃及敬仰神,印度珍爱动物,中国则非常崇尚圣贤。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