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
功夫,英文Kung fu,又称中国功夫,是在中国清末出现的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别称。中国功夫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不仅出现了大量中国功夫题材的中外影视作品,更有少林、太极、咏春拳等中国功夫在全球广泛传扬。
中国传统武术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的体现,它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又有丰富深邃的东方哲理内涵,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武舞”,用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
武,止戈为武;术,思通造化、随通而行为术。武术,制止侵袭、停止战斗的技术。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武术植根于中国文化,而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所具有的强大的融合力,和对外族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武学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古人的实用理性思维方式,中国古人对于做人的特别重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高度集中而经济高度分散的特殊历史背景等,使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非常紧密,使中国武术客观成为几乎中国文化全部内容的载体,客观成为了中国文化整体的一个重要符号。
正是因为此,很多外国人学习中国武术,除了是要满足其掌握武术技法的需要以外,更多的是想通过练习中国武术来深入学习与深刻体验整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乔凤杰,河南大学教授)
中国武术不仅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精神境界,(这就是不少外国人把太极拳称之为“哲学拳”的原因。)而且还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看专家打太极拳,浑身上下都有和谐的美感。又如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全身动作浑如一个整体,有一种整体的美感。
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中国著名的武学流派之一,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武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林拳”、“少林棍”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少林功夫起源于嵩山少林寺,并因而得名。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后又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有马战、步战、轻功、气功、徒手以及各种器械等许多种套路的武术流派,发展充实成为名扬中外的少林功夫。
太极拳
17世纪中叶,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
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