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绢本,设色,纵51.5cm,横1191.5cm。北宋王希孟作于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画卷辗转流传至今已有八九百年,保有收藏者的珍贵印迹和题词。故宫博物院授权的高仿版《千里江山图》已由“荣宝斋”按照原作1:1的比例,珍贵限量发行2011套。
王希孟,画史无传,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千里江山图》卷后宋代朝臣蔡京所作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由此陈述得知王希孟约在其18岁时,即公元1113年4月之前用了半年时间创作了此画。
宋帝 [ 赵佶 ] 1 独具慧眼,曾亲自向这个十多岁就在宫廷画院学习绘画的少年传授技法。
清代 [ 宋荦 ] 2 在《论画绝句》附注中说他在完成此卷后不久去世。由于历代绘画史籍中均无关于他的更多记载,早逝之说恐也未必全是臆测。《千里江山图》是这位天才画家的唯一传世作品。
画家在构图上充分利用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巧妙地连成一体,咫尺千里、气势磅礴、意境宏远。山水画法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画面层次分明,色彩斑斓。
天才匠心独具、用笔精当。雄阔山川,江河绵延缠绕;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亭桥楼宇、生活气息宁厚,让人浮想联翩。这是少年诗意中的世界……
1. 赵佶
(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宋朝第八位皇帝。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
2. 宋荦
(1634~1713),汉族,河南商丘人。著名诗人,书画家、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