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始建于田齐桓公(公元前374一前357在位)时代。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为聚集人才,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学宫延续至末代齐王田建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才消失,历时大约一百五十年。
齐国本是周朝开国大臣姜子牙的封地,到公元前386年,失去社会支持的姜氏失去政权,经过几代努力而获得齐国上下广泛支持的田氏,取代姜氏,田和成为齐国君主,这一事件被称为田氏代齐。
齐国的田氏政权是取代姜氏而成立的新政权,它需要对其合理性进行辩护,以巩固统治地位。田氏的祖先是由陈国避乱逃到齐国的,所以,田氏政权选择了来自陈国的老子学说,因为田氏是黄帝的后裔,而姜氏是炎帝的后裔。这样,黄帝与老子的学说结合起来所形成的黄老之学,就成为了稷下学宫的官方主体学说。
到齐宣王(公元前319一前301在位)执政时,稷下学宫达到了鼎盛。几乎包容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所有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稷下学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其著作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教育、道德伦理、文学艺术以及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农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当时,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齐国统治者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给予相应的俸禄。允许他们“不任职而论国事”,因此,稷下学宫既是一个官办的学术机构,又是一个政治顾问团体。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随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
稷下学宫除了官学道家外,还有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从而使稷下学宫形成了思想多元化的格局。在这种形势下,稷下各家为求得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相互间展开论争,使稷下学宫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在论争中,不仅充分展示了各自的理论优势,而且使学者们也认识到各自的理论弱点,促使他们不断吸收新思想,修正、完善、发展自己的学说。论争促进了不同学术见解的思想渗透和融合。
荀子曾三出三进于稷下,历时数十载,并就任过学宫之长,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他的学问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孟子也两次驻访稷下学宫,前后相加近30年,占了孟子游说诸侯的大部分时间。虽然孟子的“仁政”主张并未被采用,但从孟子经常与齐宣王论政来看,儒家思想在稷下之学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从稷下学宫的施行方针及其成果意义来看,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所大学,第一所学术思想自由、学科林立的高等学府。
它既有一般学校的特点,又有历史的独特性。首先学宫校舍建在交通要道,并且相当宏伟壮观。其次,有众多的师生在开展较正规的教学活动。再次,稷下学宫有较严格的规章制度。从饮食起居到衣着服饰,从课堂纪律到课后复习,从尊敬老师到品德修养,都规定得详细严格。
学宫具有独特的教育特点,游学是其教学方式之一。学生可以自由来稷下寻师求学;老师可以在稷下招生讲学,即容许有学与教两个方面的充分自由。
中国自秦以后的各种文化思潮,差不多都能从稷下找到源头。如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学,基本上是孟、荀两派理论的交替使用;再如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一直在中国盛行,并且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此外还有在汉朝早年流行的黄老思想等。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稷下学宫学术氛围之浓厚,思想之自由,成果之丰硕,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就使它也成为了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的策源地和学术中心。
“士” 是先秦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也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即大学士、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之一。春秋时,士大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以俸禄为生,有的有食田。战国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卿大夫,西周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要服从君命,担任重要官职,辅助国君进行统治,并对国君有纳贡赋与服役的义务。但在其“家”内,为一“家”之主,世代掌握所属都邑的军政大权。由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形成了相应的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由于春秋战国诸侯对“士”的宽容政策,允许其“合则留不合则去”,从而促进了各国的人才流动。
比如邹衍本是齐国人,在谡下学宫位在上大夫之列,他不满齐滔王的暴政,而到了燕国,成为燕昭王之师。在齐襄王时,邹衍又回到谡下学宫,并在齐王建时作为齐国 使者出使赵国,而从未受到非议。春秋战国这种待殊历史环境,对诸子百家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建了良好的条件。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间兼并战争接连不断,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是形成百家争鸣的政治基础。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